文章正文

“六谷”的来源

2018-02-01 11:48
644人阅读

[原文]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译文]

稻、粱、菽、左、黍、稷、这六种谷物,是人类吃的主要粮食。

[故事]

六谷的来源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是被称为“五谷“的水稻、小麦、谷子、高梁、大豆以及其他杂粮。

“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五谷所指的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

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平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决青黄不接的作用,加上这时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宜性大大提高,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南方人口的增加是与水稻生产分不开的。水稻很适合于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种植,但最初并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谷之外,然而却后来居上。

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明代宋应星的统计,当时在粮食供应中,水稻占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大麦、小麦、黍、稷等粮食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己退居次要地位。

大豆和高梁已退出粮食作物的范畴,只作为蔬菜来食用了。

16世纪初期,美洲的玉米传进了中国。清代包世臣所著的《齐民四术》里,将玉米与五谷并列称为“六谷”。

本文由 三字经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

热门文章
民俗文化查看更多»